2025.11.27
DNT小學堂
偏鄉的價值,不該被地理限制,而是被文化重新點亮。D&T 身為深耕台灣三十年的在地企業,始終以回饋家鄉、推廣台灣文化、支持偏鄉創生為核心精神。台東東河的江賢二藝術園區,正展現了文化如何成為地方的光——帶動旅遊、創造在地就業、凝聚社群能量,讓偏鄉不再只是邊陲,而是充滿希望的文化基地。
在台灣的土地上,每個角落都有值得被看見的故事。過去談到「偏鄉」,人們多半聯想到資源不足、交通不便,但愈來愈多例子證明,只要有文化與故事被好好整理與呈現,偏鄉也能成為旅人心中「一定要去一次」的目的地。
位於台東東河金樽海岸一帶的江賢二藝術園區,便是其中相當具有代表性的案例。園區並不在繁華市區,而是貼近山海、貼近土地的所在,卻正因為這樣的地理條件,讓藝術得以回到最接近自然的狀態,讓來訪者真實感受到「藝術與地方共生」的力量。
文化之所以能成為偏鄉之光,有幾個關鍵:
在全球都在思考「如何讓城市以外的地方被看見」的時代,像江賢二藝術園區這樣以文化為核心的空間,讓我們看見偏鄉擁有的不只是風景,更是一種可以被延續的生活樣貌。

D&T衣的廠團體服長期深耕於MIT 團體服訂製領域,擁有台灣自有工廠與一條龍製程,從布料選擇、版型設計、印繡加工到成衣製作,每一個步驟都在台中工廠與在地合作夥伴之間完成。這樣的生產模式,不只是品質與交期的保障,更代表品牌與土地之間緊密的連結。
身為台灣在地企業,我們始終相信:品牌的成長,不能只看營收與產量,更必須回頭思考 ——「我們為這塊土地帶來了什麼?」
因此,D&T 一直以回饋家鄉、推廣台灣文化作為重要的品牌精神之一。我們用兩種方式實踐:
換句話說,對 D&T 來說,團體服不只是服裝,更是一種故事的載體;而偏鄉文化,也不只是景點介紹,而是值得長期關注與支持的主題。

從外在形式來看,江賢二藝術園區是一座藝術空間;但若從地方角度來理解,它其實是一個讓偏鄉重新被感受、被理解的重要節點。以下三個面向,特別值得關注:
過去的偏鄉,時常被視為「順路經過」的地點;然而,當藝術園區成為旅程的主角,偏鄉就有了被專程拜訪的理由。遊客會為了特定展覽、建築、地景而前來,沿途也更願意停留在當地咖啡店、小店或其他景點,進而帶動在地經濟。
藝術空間的營運,需要導覽、行政、策展、場務、清潔與維護等多元工作,這些都是可以在地培力、在地就業的機會。當年輕人不再只能選擇離開家鄉打拚,而是有機會在家鄉從事與文化、藝文相關的工作時,偏鄉就不再只是被迫離開的地方,而是可以選擇留下的地方。
當更多外地旅人專程前來看展、拍照、聽故事,許多在地居民也會開始以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環境。「原來我們住的地方這麼特別」、「原來這片海、這座山在別人眼中這麼美」,這些感受會慢慢凝聚成地方認同,也成為日後社區發展與地方創生的重要基礎。

文化推廣並不是只有政府或藝術家才能做的事,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思考:我們能不能在本業之外,為地方多做一點什麼?
對 D&T 而言,我們以在地製造的團體服品牌出發,但關心的不只有製造端的效率與品質,也包含:
在這個過程中,企業不需要刻意放大自己的角色,而是以一種「共同參與者」的姿態出現:和地方一起學習、一起調整節奏,讓支持文化的行動真正貼近現場的需要。

從江賢二藝術園區出發,我們看見了偏鄉文化的另一種可能 —— 不再只是被動等待關注,而是主動透過空間、藝術與故事,向外發出光。
未來,我們可以有更多想像:
對 D&T 而言,這篇文章只是其中一個起點。我們會持續透過文字與行動,關注並分享更多屬於台灣各地的故事,讓偏鄉的光,不再只是偶然的亮點,而是一道可以被延續的光帶。

偏鄉若只有自然風景,往往難以形成長期穩定的人流與經濟活動;當地方擁有清楚被整理出的文化內容與故事主題時,旅人會為了這些主題而再次造訪,也更願意停留與消費。文化讓地方有「被記住的理由」,是許多地方創生案例得以成立的關鍵。
除了帶來觀光人潮與相關消費之外,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在地就業與返鄉工作的可能,並讓居民透過外地旅人的視角,重新看見自己土地的價值。這種地方認同感的提升,是偏鄉長期發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
企業可以從自身擅長的領域出發,例如:提供專業協助、共同策辦活動、支持地方品牌設計與識別建立、贊助文化空間營運,或是像 D&T 一樣,透過內容長期書寫與分享地方故事。重點不在於一次性的曝光,而是能否以穩定、尊重、長期合作的方式,和地方並肩前進。
團體服不只是服裝,更是一種故事的載體;衣服的事就交給衣的廠!
歡迎洽詢 D&T衣的廠團體服・BLOC百格餐飲服,我們提供 MIT 台灣製造、一條龍生產服務,品質穩定、交期準確,協助您挑選最合適的布料與製作方案。